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王菲菲:中医药推动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王菲菲:中医药推动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创建时间:2025-02-13 13:11

王菲菲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历经千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提升,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和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康养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目前,中医药已在养生、康复和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健康中国事业贡献了中医药力量。   

  养精调神是人体的健康支柱。《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揭示了中医对治疗未病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中医理论中的未病一般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痺后防复”三个方面,这与现代医学提出的早期预防,延缓进展,减少并发症的思想不谋而合。中医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刺激是百病之源。临床医生不仅应关注患者的病痛,更应关注引起疾病的情志因素,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对症下药。

  体医融合增添健康动力。《纲要》同时指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山东省滕州市推出了“体育+医疗”模式融合发展,为老年人、青少年、健身人群以及运动员建立运动处方和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通过体育和医学相结合,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健康管理方案。体育医院试点开设运动损伤门诊、运动处方门诊、运动康复中心等运动相关科室,以及运动康复ICU和术前体质干预中心等特色科室,针对运动员、健身人群、老年慢性患者和脊柱侧弯或肥胖的青少年开展运动康复服务。同时,各地区充分发挥中医医院资源优势,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中医特色服务,将按摩、推拿、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项目,发挥中医在慢性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医药文化助力健康旅游文化产业。《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以贵州地区为例,当地少数民族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各州政府利用当地传统医疗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文旅产业,打造中医药医、教、研、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产业链。针对当地特色中药材,发挥原产地加工优势,研发具有经济效益的衍生产品,将无公害药材加工品推向市场,提升经济转化率。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特色,构建民族医药沉浸式体验馆,展示当地民族医药特色习俗、食材和治疗手段,打造中医文化小镇、卷轴长廊、养生步道和药用植物园等,将药浴和中医手法等特色服务融入森林、温泉、户外运动中,打造集科普、观赏、体验、研学、运动和休闲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集群。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疗卫生体系,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巨大的经济价值,对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传承和发展好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转自《大社会》2024年11月刊)

主办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

制作维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信息与技术研究所    邮编:100088    电子邮件:crca2021@163.com

京ICP备050685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