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王海涛:推动老龄健康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王海涛:推动老龄健康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创建时间:2025-01-16 14:55
王海涛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老龄金融研究室主任
  积极推动老龄健康科技创新,以智能化、信息化赋能老年照护服务,能够较好地弥补传统照护服务存在的不足以及更好地解决养老护理负担重、照护效率低等问题,不仅能为发展智慧养老等新兴银发产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还能提高老年期的健康保障水平。推动老龄健康科技发展,需要抓好五个方面任务。
  加强顶层设计。持续加强老龄健康科技基础研究,全面布局、前瞻部署,聚焦老龄“大健康”需求,推动老龄健康科技创新。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加强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加快老龄健康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培育造就一批老龄健康科技方面的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青年老龄健康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壮大老龄健康科技创新型企业家队伍,深化老龄健康科技开放合作。完善老龄健康科技投入机制,加大国家重大科技研发资金支持力度。提升对老龄健康科技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老龄健康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激发老龄健康科技研发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营造激励老龄健康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明确发展路径。紧密围绕主动健康和科技应对老龄化的重大问题,以提升全民老年期健康水平为目标,着力加强老年人健康状态量化、老年健康信息的动态采集、老年健康大数据融合应用、个体化老年健康支持技术与产品研发、老年人营养状况监测、老年人运动风险评估、老年慢病和老年综合征的干预适宜技术开发与应用等相关研究。积极探索发展智慧养老,从上游打通“产学研”通道,促进老龄健康科研机构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展创新性和集成性研究。重点部署老年疾病防控、精准医学、康复养老、创新药物开发、康复辅助器械国产化、老年中医康护等科研项目,加快老年慢病筛查、智慧医疗、主动健康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老年疾病防治技术普及推广和临床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完善老年临床医学技术标准体系,形成“医、养、康、护”一体化、连续性的老年健康保障体系,为我国推动健康老龄化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加强标准引领。促进老龄健康科技发展,离不开老龄健康相关标准的引领。要以标准化助力构建老龄大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全国老龄大数据实时收集、分析、研判等,为相关重大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要以标准化引领老年医疗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如明确老年日间服务标准、老年多学科联合诊疗标准,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要以标准化为手段提高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完善老年照护、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服务标准,健全老年社会支持标准,夯实老年健康基础标准。与此同时,制定和完善不同人群膳食指导以及与膳食相关慢性病防控的营养指导标准。
  加强金融助力。积极推动各级政府投资基金统筹联动发展,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老龄健康科技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初创期老龄健康科技型企业。鼓励社会资本联合国家和省级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以“公益资助+股权投资”模式,支持原创老龄健康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突破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优化老龄健康科技领域的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办法,支持社会资本设立老龄健康科技天使投资基金。加大科技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老龄健康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和精度。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金融支持老龄健康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严守金融安全底线。
  营造创新生态。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的老龄健康科技创新生态,根本目的在于汇聚全球优质老龄健康科技创新资源。通过加强与国际先进老龄健康科技力量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有活力的老龄健康科技创新激励氛围,加强老龄健康科技基础研究,加速老龄健康科技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拥有强大的老龄健康科学技术原创能力。同时,在国内要着力构建安全可控的老龄健康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畅通资金、人才、知识等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的体制机制,逐步破除制约开放创新的制度藩篱。
资料来源:中国人口报

主办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

制作维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信息与技术研究所    邮编:100088    电子邮件:crca2021@163.com

京ICP备050685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