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专家学者共议中国式现代化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专家学者共议中国式现代化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创建时间:2024-12-23 15:11

  12月18日,由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2024中国老龄科学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主旨演讲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党委委员、研究员王莉莉主持。会上,来自国内老龄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超常规老龄化应对、中日韩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比较、养老服务业发展新趋势、养老金融、银发科技、失能照护等热点话题做精彩发言,分享智慧经验。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的发言主题是《以超常规举措应对中国超常规老龄化》。郑功成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的老龄化是超常规的老龄化,要客观的正视超常规的老龄化,树立超常规老龄化的思维,用系统性的超常规举措来加以应对。一是应对老龄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社会经济相协调的宏观政策取向。二是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三是尽快总结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形成协同治理中国模式。四是积极维系中华传统,大力发展城乡社区互助养老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杜鹏的发言主题是《中日韩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比较》。杜鹏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中日韩三个国家都迎来了人口的负增长,同时都是处于低生育率水平,在面临的主要挑战方面,共性是人口老龄化在进一步加速,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地区,同时从劳动力供给上看,三个国家都面临着劳动力逐渐减少。因此,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是以理念转变引导全社会适应人口新形势。二是推动政策重心从支持生育转向婚育并重。三是着重关注全生命周期的生活质量提升。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教授发言的主题是《积极老龄观视域下养老服务业发展新趋势》。吴玉韶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建构老化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树立积极的老龄观。要从五个方面厘清认识,第一,不只是事业而是巨量的产业,第二,不只是消极养老而是积极享老,第三,不只是被动医疗而是主动健康,第四,不只是老年人之用,而是发挥老年人的作用,第五,不只是养老服务而是老龄社会治理。

  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战略部总经理金笑权发言的主题是《养老金融国家战略及保险业发展养老金融的路径》。金笑权总经理在发言中指出,要构建与基本社会保障相配合经纬互补的养老保险体系,确立以“长期、普惠、服务”为宗旨的养老保险发展方向,依托数字效能,提升养老保险服务能力,优化养老保险的监管环境,发挥再保险的机制优势,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腾讯公司副总裁韩开创发言的主题是《金融科技双翼共振,助力银发经济腾飞》。他在发言中指出,金融和科技之间不仅是支撑养老银发经济相应的产业链,自己产生了共振,在科技赋能之下,金融会变成智慧金融,在金融的助推之下,科技会加速迭代升级,这两个翅膀会越来越粗壮有力,这两个行业能够响应国家的政策引导,能够积极渗透到银发经济的各个产业、各个场景和各个机构,对养老产业产生助推作用。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健康研究所研究员伍小兰发言的主题是《以整合性思路破解失能照护难题》。她在发言中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当前在失能照护体系建设当中存在的政策碎片化、资源分散化、有效服务供给不足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要把握战略机遇期,聚焦资金、人力、设施三大基础条件,整合统筹各方力量,来构筑失能照护保障防线,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方式来全面建立长期照护保障体系,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高峰的到来做好准备。

信息来源:科研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

制作维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信息与技术研究所    邮编:100088    电子邮件:crca2021@163.com

京ICP备05068521号